为有效引导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深化青年实践育人成效。7月5日至7日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红韵龙海•青春挺膺”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走进陆良县龙海乡,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传承中华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服务基层群众等四个方面,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


探寻英雄故里,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首站,团队走进核桃村学习革命事迹,并在朱家壁纪念碑举行献花仪式,通过问卷访谈了解到高家窝村以遗址保护、口述历史等方式有效留存了红色记忆资源,为成员们上了“行走的红色研学思政课”。在小寨村革命历史纪念馆,成员们重温入团誓词,讲解员介绍了小寨村作为解放战争时期重要根据地所发挥的历史作用,勉励大家要将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参观结束后,实践团分组开展延伸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向村民普及革命历史知识,走访村民开展问卷调查,重点了解红色文化传承现状。


学习先进榜样,播种绿色希望。次日上午,团队在雨古村革命老区开展红色教育活动。团队通过参观革命主题壁画墙的连环画作,直观学习了解放战争时期革命斗争史,在学习《雨古协定》成员们深刻理解到1948年中共陆良特别支部与民主人士杨体元建立统一战线的历史意义。成员们表示,革命历史陈列馆展出的珍贵文物,生动再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下午,团队转赴陆良县花木林场开展生态教育活动,在陆良八老纪念馆,师生们通过珍贵史料,系统学习了八位老人31年如一日造林绿化的感人事迹,通过老照片、劳动工具等实物感受"八老"精神,学习结束后实践团开展了环境清理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探索创新资源,淬炼奋斗底色。7月7日上午,实践团前往小新村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实地考察新型智能温室大棚,通过与大棚管理人员深入交流,详细了解大棚的日常运转机制。基地专家向师生们演示了从选种育苗到成熟采收的全周期管理流程,团队成员通过实地操作智能调控终端,深入理解了现代农业"精准化、标准化"的生产理念。下午,实践教育团赴爨龙颜碑遗址,在文化学者讲解下,从碑文书法艺术入手,系统梳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爨氏家族兴衰史,深化了对爨文化的认知理解。



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探访革命旧址、调研红色文化筑牢信仰根基、学习“陆良八老”造林精神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深入大棚基地掌握温控灌溉技术赋能现代农业;研读爨龙颜碑挖掘边疆文化基因。团队以“红色铸魂、绿色赋能、文化寻根”为主线,通过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青年以青春之我践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篇章。
